Loading...

Table of Contents


记笔记,写随笔和做博客

标签: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小时候上学从来不怎么做笔记,因为总觉得自己脑子非常好使,能过目不忘。到了中学,有些学科的内容开始爆发性增长,而且个别学科的知识体系非常零散,再加上自己的脑容量似乎有点力不从行了。这个时候开始为一些需要记忆的文科学科做笔记,也仅仅停留在教材上勾勾画画的层面。直到大学,需要专业化学习一个专业体系下的不同科目,这个笔记不仅是为了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细节,还有着给自己树立知识体系的作用。不过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记录方法并不容易。

电子化

一开始,我用的是最原始的方法——纸笔兼用。但是随着内容不断扩张,我渐渐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人对一个东西的理解,往往具有一种渐进性的过程,一开始的那个认识并不定是正确的,而是需要不断进行修正,最终才能完全认识。这使得我的笔记时常需要修改,但纸质笔记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编辑。因此我把目光瞄准到了电子笔记。

最初,我选择的是利用数位板+手写来形成电子笔记,这样编辑起来比较方便。但是随着记录的笔记越来越多,我又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不好检索。首先手写的笔记形式就不适合检索,再加上笔记规模一旦上来后,在茫茫字迹中找出某一处细节实属不易。后面我决定使用计算机以代码的形式来记录笔记(比如 LaTeX)这里选择 LaTeX,其实还有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因为我的专业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LaTeX 能很好解决书写公式的问题。

做博客

其实我最早对“blog”的态度就是,单纯只是看到别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觉得这样很酷。自己多少也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东西。但是由于当时我对计算机还停留在毫无了解的地步,所以这个博客我一直都没有创立。

在十几岁的时候,自己经常会思考人生,emmm 可能是因为我是一个时常想太多的人。但是在很多思考的过程中,我很难想明白哪一个才是自己能够接受的“局部最优解”。很多这类问题,我都发到了我的 QQ 空间作为说说。到了大学,我自己有一次把思考过程用 Markdown 记录下来,发现好像在记录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地想通了很多问题。所以在大学之后,写作算是我养成的一个习惯(以前很讨厌写作,觉得写作需要构思),闲余之际,思考人生过后,会写些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个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对过去和未来迷茫感慨,怀旧、反思和憧憬杂糅在一起就是一篇文章。这种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对一个内敛型的人确实是从未有过的新世界,我把它写出来,放在开放的互联网上,假定有人能看到,有人能共鸣,便会少几分“孤独”。

可能内敛型的人都应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博客,或其它形式的分享平台,这样即使不喜欢日常与陌生人面对面交流情感,至少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把它们写出来。就像我这个博客,我知道有人能看到,不论是我的朋友还是陌生人。